胁痛
发布时间:2019-12-16
(一)肝胆湿热型 王某,女,60岁,〝以右侧肋间疼痛5天〞于2019年6月12日初诊。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肋间疼痛,呈刀割样痛,伴有口苦,纳可,寐差,小便正常,大便质硬,排便不畅,2日一行,舌淡红苔薄白,脉弦细。 查体:心肺未见异常,腹平软,肝、脾未扪及异常,脑CT未见异常,胁肋下压痛、叩击痛(+)。西医诊断:肋间神经痛。中医诊断为肋痛。证属肝胆湿热。患者因平素尝辛辣刺激食物,致湿热蕴结肝胆,肝胆失于疏泄,则肋痛口苦,湿热中阻,升降失常,致排便不畅,大便质硬,故发本病。 治法:清利湿热。 处方:钩藤,元胡10g,郁金10g,瓜蒌子20g,柴胡10g,茵陈10g,栀子10g,枳壳10g,桑枝20g,宽筋藤20g,川楝子10g,甘草10g。每日一剂,水煎服,连服7剂。 按语:本案右肋疼痛急剧,伴有口苦,纳可,寐差,大便质硬,排便不畅,其口苦、舌淡红苔薄白、脉弦细,具有“湿热”之象。发病多责之于肝胆,辨证多从湿热着手,运用疏肝泻热,利胆祛湿之剂施治。方中茵陈、栀子清热利湿;川楝子、柴胡、钩藤清热、疏肝;郁金、瓜蒌子清热利胆;桑枝、宽筋藤、元胡舒筋活络,祛风止痛;甘草补益、调和诸药,共奏清利湿热。 |